曾經(jīng)有一位老人獨自住在家里,,他的兒女輪流回來照顧他,。后來他的兒女覺得他還是住在老人院比較好,因為他的眼睛已經(jīng)完全看不見了,。
遷入老人院的那一天,,服務(wù)員牽著他的手告訴他,房間的樣子,,墻上的壁畫,,窗戶外面是一大片草地,還有水池,,這位老人回答說,,真的很美,我想我在這里我會很開心,。
服務(wù)員瞪著他,,一臉訝異的說,你的眼睛看不見,,你怎么知道美不美呢,?
講到這里,我想我想表達的已經(jīng)很明顯了,、,、、,、,、、
我們比那位老人的情況好多了,。
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有沒有這么振奮,,這么積極?
辦公室里的事永遠都感覺做不完,。 煩惱的事為什么總是那么多,。
房子,車子,,將來又會是怎么樣,?今天的早飯該吃什么,中飯又想吃什么,,晚上是否去跑步,?這些事從未間斷過,就連待會出門,去等待來接我的車,,電話聲里的我都會顯得不耐煩,, 在開出的旅途中,遇到紅綠燈的等待我會焦躁和不耐煩,。
想到這里,,怪不得我們真的要做好選擇。
選擇今天我要找到的美好的事情,,還是要專注于煩惱的事,?
我們要選擇感恩、寬容,、抑或是讓抱怨,、憤怒、來折磨著我,。
我們甚至可以選擇在今天來關(guān)心他人,,制造對他人感興趣的機會,而不讓冷漠習(xí)慣性的住在心頭,。
根本的辦法是改變態(tài)度,。曾在集中營里住過的,,遭受過人類最悲慘的折磨的奧地利心理學(xué)家就認為,,人所擁有的最后的自由,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態(tài)度,。
遭遇同樣的打擊,,有人選擇的是絕望,有的人選擇的是希望,。
|